应一位友人相邀,五一期间去了趟南京,但时间有限,仅仅去了夫子庙、秦淮河,和南京博物馆。最近读 Dan Brown 的新作 Inferno(地狱),尤其在前半段讲述 Langdon 如何绕过 Porta Romana、穿越 Boboli Gardens | Giardino di Boboli(波波里花园)、进入 Pitti Palace | Palazzo Pitti(碧提宮)、通过 Ponte Vecchio(老桥) 上的 Vasari Corridor | Corridoio Vasariano(瓦萨利走廊)、到达 Palazzo Vecchio(韦奇奥宫) 的时候,内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完成翡冷翠的游记。临动笔的时候,发现很多资料不在手边——为了不让拖延症一再得逞,我还是把在南京的见闻记录下来好了。
夫子庙、秦淮河
游览南京的时间大约只有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大致打算晚上逛夫子庙和秦淮河,白天呢,就去博物馆。
提起夫子庙,我都不好意思自称是粗通文化——在去之前,我甚至以为是为了祭祀某某夫人而建的,直到看到庙门前「天下文枢」四个字,才意识到自己的肤浅。因为是五一节的前一天,人多是自然的事情——用我一朋友的话来说,「跟八达岭长城一样」。
坦白说,夫子庙的内容不怎么对得住 30 大洋的门票,从前厅到后院,有文化内涵的寥寥无几,更多的让人感觉的是「虚假」、「仿造」。进门就是 8 尊雕像,大约就是孔子的一些杰出弟子,比如子贡等等。上台阶之后,就是孔子雕像,据称是全国最大——嗯,这尊雕像明显是新造的,没意思。大殿里供奉的就是孔子。穿过大殿,就来到后院,也就是古时学子读书之处。当然,没啥意思。仿古味道过于浓重,甚不悦。
整座建筑中,唯一可能比较靠谱的古物是后层书院门前的几尊石碑,介绍说是南京仅存的三块元代的石碑。看看就好,我有点诧异,对于这三块元代石碑的保护相当的差。
在科举时代,南京夫子庙据说出过 50 余位状元——这里比较搞,有的解说员说的是「仅仅清朝一朝有 50 余位状元来这里参拜过」,有的解说员说的是「仅仅清朝一朝这里培养了 50 余位状元」,还有解说员说的是「总过出过 50 余位状元」——我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当然,我也没太多兴趣去考证一番。
提一点,夫子庙门口有个「状元邮局」,有明信片、邮票出售,明信片不错,我去的那天似乎邮票卖光了(当然,我随身带邮票的,嘿嘿)。最重要的是,这个邮局营业时间很长,而且有纪念邮戳,似乎并不需要在这里购买明信片就可以自行盖纪念戳。
夫子庙门前就是秦淮河。其实,相比于秦淮河,夫子庙在我的计划中只是个搭头。秦淮河在中华文化中有它独特的位置,浮华、优雅,但又幻灭,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在商业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没有奢望着能看到这些,但还是期待着河边有一条不宽的步道,微微临于河水之上,行走于步道之上,静静地听着河水缓缓滑过。当然,我很失望。这条河道上游船往来如织,岸边被酒吧、茶楼、景点所霸占,似乎连当年的「隔江犹唱」的风月之声也随着时光而消逝。
回想去年在首尔,跟阿犇徒步清溪川,那种现代城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让人向往不已。跑题了,当然,很推荐大家去清溪川,尤其是静静地坐在河边,除去鞋袜,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的温馨、时光的停滞。
南京博物院
上面的文字都是打酱油的,下面的才是重点。
我一向很诟病大陆的博物馆,非常不 well-organized,没有像样的博物馆书籍,等等。南京博物院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
说些准备工作。南京博物院需要在线预约,很简单,而且应该不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整座博物馆的精华大多在于历史馆,也就是进门之后正对着的展馆。嗯,需要安检的。历史馆分为上下两层,大厅中有详细的参观路线说明——这点值得一赞。分上后下,都是顺时针参观。下面我挑一些个人喜欢的物品聊聊。对了,给个链接先:http://www.njmuseum.com/zh/news/content/200711/2007111918621.html,这里是南京博物院官方评出的 18 件镇馆之宝。
神人兽面纹琮
镇馆之宝。所谓「琮」,就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祭祀物品,用于礼地。对应的是内圆外圆的璧,用于礼天。
锅
这个「锅」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的尺寸,直径大约 1 米有余,年代似乎是商朝,相比周围的其他物品,很突兀。
三羊罍
这件物品算是南京博物院的半件镇馆之宝吧。罍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物品的肩部均匀分布着三尊羊首,间以扉棱,将整体分为三个面,每面饰一饕餮纹,肩部则以夔纹组成与主体纹饰相错的饕餮纹,地纹皆为云雷纹。下面是一些纹饰的细节。
这张图拍的不是很清楚,但隐约可以看到这件物品的内部状况——有破碎的痕迹,也可能是铸造的时候留下的。
下面这件物品吸引我的原因是其表面密布的毛刺。
一些玉佩:
原始青铜悬鼓座
这件物品是一件比较粗糙的瓷器,当然,很多地方没有上釉,或者是斑驳了。我比较惊讶的是物件上的蛇形装饰。中国瓷器中这种很少见。
古代兵器图
从下面几张图,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青铜错金银牺尊
镇馆之宝中有一件「错金银重络铜壶」,我个人感觉这件并不比那件差,上面的金银相隔的纹饰到现在还是异常清晰。
镜子
墓葬
比较吸引人的是下面一个墓葬。
这个墓葬形式被称为「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黄肠题凑中的「黄肠」,指的是黄心的柏木,「题」指题头,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凑」指向内聚合。黄肠题凑就是用黄心柏木在棺椁外垒叠起来,全部题头向内。东汉之后,这种形式基本消失。
金缕玉衣
玉片的细节,我总感觉有些玉片也是当代人补上的,大家可以注意图片中间比较通透的那几块玉片,与周围的相比,比较新、不老。
银缕玉衣。跟金缕玉衣相比,这件物品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拇指处。
错银铜牛灯
镇馆之宝——错银铜牛灯,东汉,通高 46.2 厘米,牛身长 36.4 厘米
下面的介绍摘自南博官网介绍:
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如长信宫灯宫女的袖筒、云纹牛灯的双角,它们即是造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发挥着烟尘导管的作用,匠心独运,令人叹服。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如 15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 1500 年,到了 18 世纪,法国人肯开和瑞士人阿干德才改用玻璃罩代替了铁皮灯罩。
铜圭表
现在看来这件物品似乎很平常,简简单单的。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量度正午日影长度。「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根据正午表影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判断冬至日、夏至日与二十四节气。
此件圭表造型别致,把圭和表合装一体(这就是亮点)。圭尺长三十四点五厘米,宽二点八厘米,厚一点四厘米;表高十九点二厘米,宽二点二厘米,厚一点三厘米。表垂直立于圭身一端,由枢轴相接(当时制作枢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可以启合;圭身正面有长方形匣槽,闭合时,表可以放置其中。圭即平卧的标尺,正面有刻度,分十五寸,每寸十分,刻度清晰可见。每当正午太阳光照射在表上时,表影投在圭尺刻度上,即可据此计算出投影的长度。此圭表既方便使用,又可随身携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仪器之一。
滑石猪
猜猜这是啥?
瓷器
近来在一位友人的影响下,对瓷器,尤其是宋瓷,大为感冒。可惜南博的瓷器收藏着实一般。
这个可爱的东西现在一般称为「虎子」,作用暂无定论,有人说是夜壶,但夜间对着虎口方便着实要点胆量,所以不少人反对这种观点。
下面这个物品,我完全体会不出它的美感,真心不能理解当时人的审美情趣。
竹林七贤砖画
这是整座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
这套物品是考古发现最早且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怎么说呢,在南博,你最不能错过的物品就是这副砖画。砖印模画长 244 厘米,宽 88 厘米,由超过 300 块墓砖组成,分为两块,一块绘有荣启期、阮咸、刘伶(砖文作刘灵)、向秀四人,另一块则绘有嵇康、阮籍(砖文作阮藉)、山涛、王戎四人。砖画以线条表现,技法纯熟,简练传神。八人在林中席地而坐,或举目凝神,或抚琴啸歌,或端杯对酒,或昂首倾听,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栩栩如生。
三彩陶双鱼瓶
御旨
人首鱼身俑
人首鱼身俑,南唐,陶器,长 35 厘米,高 15 厘米,国宝之一。
我只能说,我很不认同当时的美学。
瓷器
嗯,这种作品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者北京故宫的话,基本就只能搁在仓库了。大家勉强看看,开片比较清晰。
相比于白瓷,我还是更喜欢青瓷。尤其对于白瓷表面的装饰,从内心里觉得很土、很俗。希望这一印象在看到定窑佳品的时候能有所改变。
这货也是我眼中的一件「极」品——这么多嘴,看着瘆的慌。
这件作品就比比上面那件白瓷优雅多了,通体一色,很淡雅,碗内的纹饰精致而不琐碎,很耐看。
所谓窑变,指的是含有金属的呈色剂在高温中显现出来色彩。
象棋
刺绣
早期执照
书画
南博的书画藏品应该有不少精品,可惜我无福观赏。仅有下面这一副在展出。
青花一束莲纹盘
绣像《西游记真诠》
印章
甲骨文
休盘
石碑
扇画
最后,嗯,在民国馆有纪念邮戳。
经过整修,南京博物馆于 2013 年 11 月 6 日重新开馆
以上。
Miss U……
你看到的是镜子的背面 。。。 正面是光的。 Orz。
夫子庙的考试博物馆内容很多,我在里面逛了三个小时,最有趣的是古代学生的小抄、科举范文、教学参考书和民国时期学校的课程清单。老师大概没有看到这些。
夫子庙对面的江南贡院里的回廊才是看秦淮河的最佳地点。大概也错过了?贡院里还有古代考舍遗址,里面有展板介绍古代考生如何在狭窄的考舍中起居坐卧,度过三天时光,很有意思。
小抄、算学作业、考试范文;江南贡院回廊看秦淮河: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862592979&uk=2819067086
总统府、瞻园、大屠杀纪念馆、玄武湖城墙在我看来是必游之地,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去明孝陵看看。
过来找论文研读的课程说明,看到这篇游记忍不住吐槽。南京是我生活了三年的城市,也是最爱的城市,没能完全体会她的美是在惋惜。
另外南博的瓷器确实不多,看过最全的收藏是在上海博物馆,展厅很大,我在里面待了整整半天。个人觉得南博的优势在于它对江南文化的诠释。
似乎 miss 掉了考试博物馆;去的时候,贡院门口在修路,而且时间晚了,所以没去;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瓷器是不错,11 月底刚去过的。在南京也就一个晚上 + 半个白天的时间了,所以只能草草逛逛而已。谢谢你的建议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