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愿意接受这种采访——名为采访,其实就是八卦、挖坑、灌水。其他同事都被虐了一遍,我不接受似乎也不合适。下面基本原文转载,除个别处重新排版。
Q:请先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吧。
A:我当时跟中科大还有一点奇怪的渊源。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教导主任就宣传过中科大,我自己也进行了一番调查,感觉中科大靠谱,所以当时就挺想去。后来目标大了,想冲北大,结果没成,就去了中科大。去了之后发现出国还可以。本科的时候过得还是很舒服的,整个系规模很大,开的课程非常多,想学什么学什么。一开始也没想过出去读书,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英语什么的也都没考。之后想保研保到中科院学多复变量函数,三年级暑假去中科院学习了两个月,结果发现那儿研究生们太苦逼了,因此就不想去那里了。后来运气也算好,那年(2007 年)NUS 数学系第一次在大陆做 early admission,9 月他们派现在的系主任朱程波在大陆好几个学校巡回招生。我去参加了考试。当时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我当时准备得非常充分,很快就把卷子上的题目都写出来了。那哥们就很惊讶,他在考试之前说「做不完没关系,之前去的学校都没人做完」,结果发现我竟然全做出来了。下午面试之前,他拿到了我的成绩单,我本科阶段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于是当场就录取我了。在 NUS 读书的时候前两年过得还算不错,但从第三年比较苦,但还是比经济学的要轻松一些,后面也算轻松。我读的是数学 PhD,只需要修满 8 门课就可以了,比经济学少很多(经济的博士需要 16 门课程),写文章的数量也没有要求。
Q:所以老师您之前没考虑 PhD 吗?
A:是这样的。因为我又不想在大陆呆着,但是我的英文还没有考,而且当时有一个保研的考试我压根没去考,算是自动放弃了保研资格。当时想参加一个 11 月的托福然后试一下亚太这边的学校,结果 NUS 这边出结果之后我就把这场托福给退了。他们当时来招生的项目就是只有博士生,因此也就选择读博士了。博士开始阶段也很舒服,所以没有故意挂掉博士生资格考试转而只拿一个硕士。我有好几个朋友就是这么干的,直接拿了硕士找工作去了。
Q:介绍一下研究领域吧。
A:现在主要做 large game,去年也写过一个发你们。也就是人很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是被忽略的,那么这时的 payoff 就依赖于自己的 action 以及所有人 action 的 average。这时仍可定义 Nash equilibrium,主要还是考虑均衡的存在性等问题。很多情况下,纯策略均衡是不存在的,反例有很多;为了保证均衡存在,需要在 player 的集合上做一些限制,比如将 player set 的可加代数放大。第二块在做的就是独立随机配对,宏观用的比较多。豌豆实验你们都知道吧,生物学的那个。这个其实是通过大数据得到的,就涉及到大数据的表述,这就比较绕了。所以说我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理论。(Q:您一直做理论不会无聊么)其实这个还是看个人,我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无聊。现阶段,带配对理论和机制设计都很有兴趣,但还处于寻找问题的阶段。
Q:关于学生们有什么想说的么呢?
A:现在的诱惑太多了,大家都很难沉下心来做学术了。另外大家的时间分配也有问题,虽然说活动是要去参加,但是应该控制参加的数目,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业。还有,学校的一些傻逼活动也占用了学生不少时间。
Q:作为上一批归来的海归,您已经来高研一年了,您对高研有什么评价或者看法吗?
A:鉴于你们崔老师已经说了很多正面评价,我就稍微说一些不足之处吧。我觉得高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课程设置等。例如,你们的部分数学课程开设顺序不是很合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也很匮乏,以及部分数学课程开设的意义有待商榷。此外你们政治经济学要上整整两个学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二十多个,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但是你们却开两个学期,花的时间太多了。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那些理论已经过时了,你们还要花时间算,虽然很简单,但是没必要。
Q:金融工程的课程是不是更加科学?
A:金融工程的课程也很不合理,之前有个金融工程的老师问我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加哪些课程,我列了一个单子,从实变、复变、泛函到概率论和随机过程,他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
Q:考虑到数理课程的一些不合理性,我们个人以后应该向哪方面发展呢?
A:这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哪一块的需求量大,大家就喜欢往哪走。坦白说,现在的中国的学术环境并不是很好。武大的毕业的本科生,能像去年李敏慎那样拿到 top10 的 offer 已经很不错了,武大经管每年能有一个去 top10 学校的就算合格吧,但是一般一届只有一两个人能去。剩下的人想去好的学校做 research 的话,出身非常重要。我建议在大陆的话最好读一个更好的 master,比如北大的 ccer 在实力方面应该是最强的,那里毕业起码能拿到 top30的 offer,这样出来做学术起点比较高。
如果不做学术其他的路就很多了,要看个人怎么想,如果想留在大陆的话,可以早点去实习,越早接触实际的东西越好。如果是出国的话可以利用假期做一些事情,知道的东西越多,就更知道要准备什么。我很难说哪些技能是一定有用的,但是有一些知识是共有的,比如说计算机和英语是硬功夫,数学有一些知识比如说会不会解方程组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因为计算机也能干。其他的东西就更加不重要了。现在美国签证时间延长了对你们是一件好事,你们可以慢慢考虑。
Q:我们要开始问八卦问题了哦,您准备好了么?
A:关于我 target 的问题,我拒绝回答!
Q:您在本科有过感情经历吗?
A:有,是高中的时候早恋,我是武汉 11 中的。(Q: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段记忆已经被我封存了!
Q:您读 PhD 的时候会孤单寂寞吗?
A:新加坡是个华人社会,不像北美的大农村,城市非常繁华。整个数学系 90% 以上是华人,PhD 95% 以上都是中国人,想干什么都有人一起干。我们整个办公室可以找出 10 个人一起打 Dota,你觉得我还会寂寞吗?
Q:说说您和崔老师的关系吧?
A: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啊,还能是什么关系。我们是因为合上一门课认识的,邹老师要我们一起上一门研究生的课程。后来我们被分在一个办公室,本来说好我们是一人一间的,非常自由。但是后来变成两人一间,好处就是没事可以聊天,吐槽有人听,也不错。听说崔静波上课老师提到我,老把我当枪使啊,我觉得也无所谓啦。
Q:您的取向问题?
A:我的取向很正常啊,这还需要质疑吗??
Q:您以后还会教低年级吗?
A:不会,我教不了,我只能教低年级弘毅的课程。初级微观和中级微观我讲不了,仔细读过 Varian 的书,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生产与消费我不想教,简单的博弈论我觉得太 low 了,市场均衡我学的时候都想死,就更不想教了。所以我只能教弘毅的课程了。下个学期我没有课要上了,所以我正好跨过现在二年级的学生,我最多教他们大四的博弈论。
你永远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