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幼儿园不太平

最近幼儿园虐童事件频繁见于各种媒体。先是上海长宁区携程亲子幼儿园,接着北京管庄红黄蓝幼儿园,目测后面会有更多的被曝光——当然,也可能更“少”……

对于这类现实问题,我没有深入地调查研究,只能结合自身的体验,简单地分析下。

首先说下我的基本观点:需要能够甄别幼儿教师的能力、品德,从而通过市场机制使得幼儿的整体福利提升。

我个人部分认同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的观点(陈志武:幼儿园为何不该由营利性公司办?):

当教育费用由政府或者无法判断“好坏”的家长支付时,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带来道德风险,让学校和老师没有做好的激励,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称职,而且也鼓励这些营利性教育公司把精力放在如何圈钱、如何欺诈,而不是办好教育。

我当年是在一家公立医院的幼儿园,这家公立医院现在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但是其幼儿园早就停办了。据我母亲回忆,幼儿园的食物不错,老师好像也比较负责;当然,轻微的体罚应该是有的。按照规定,我应该没有就读的资格(父母都不是医院职工);因为这家幼儿园口碑不错,距离母亲的工作单位比较近,所以找了点关系入了园。我母亲还回忆,缴纳的费用应该是很少的;换而言之,幼儿园估计主要是靠医院或者政府的补贴,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都是公立幼儿园或者企业幼儿园。它们因为没有盈利的压力,所以幼儿园对老师也没有什么压力。那个年代,民众的薪水差距还比较小,幼儿园老师的薪酬也相对还不错,他们的压力也相对很小;进而可能比较愿意善待幼儿。当然,不排除其中也有一些偷懒不负责的老师。

2000 年前后,我母亲曾经在私立幼儿园工作过。如她的描述,食物不怎么样,教师还算负责,但压力不小,对未来比较迷茫;他们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进入公立幼儿园,拿到一个铁饭碗。这些压力间接地导致他们对幼儿不那么的尽职尽责了,但基本没有出现虐童事件。

因为幼儿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无法分辨老师的好坏、食物的优劣。另一方面,也很难有一个公允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幼儿教师能力的高低、品德的好坏。这就使得幼儿园这个市场比较难以市场化:无法衡量幼儿教师的能力、品德,就没法对其中表现好的进行“奖励”(比如增加薪酬),对表现差的进行“惩罚”;进而也使得幼儿教师没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私立幼儿园无法甄别幼儿教师的能力,就没法为能力强的教师支付高薪酬。这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薪酬待遇一般,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选择幼师行业——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结果只能是,从而幼师行业的人专业能力可能越来越低。基于这样的考量,幼儿园更有理由支付比较少的薪酬;而幼儿的父母对幼儿教师也愈发地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似乎是系统性的不信任。

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的幼儿教育行业处于一个很奇怪的均衡状态:教师基本出工不出力,薪酬不理想;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以盈利为目的,尽可能地压榨幼儿和教师;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普遍不行,幼儿家长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将就。

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为了让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必须施加一些激励,或者制订相关的激励措施;正如幼儿园中,为了让幼儿教师有好的表现,必须有奖有罚。现阶段无法甄别幼儿教师的能力、品德,是无法施加激励措施的症结所在。有看到某些网友(暂时没有找到来源)提到,如果一个班有三十名幼童,可以要求每天有一位幼童的家长在幼儿园做义工,协助幼儿教师的同时,也监督教师、甄别他们的能力与品德,从而能够有奖有罚。这是个不错的主意,至少可以甄别之前无法辨别的信息;同时,希望有所作为的幼儿园自然会以较高的薪酬雇佣优秀的教师,从而市场将淘汰比较烂的幼儿园。当然,具体执行还需要比较精细的处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