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有话咱好好说!
(网络图片,侵删)
说正事之前来点 motivating example 吧。各位看官先看看下面两段文字;与我比较熟悉的人,大概知道我担任某个本科生班的班级导师,下面这两段文字就是今天下午团支部书记转到班群的内容。
通知:接学校学工部重要通知,各班需向每一位同学发放《武汉大学寒假安全告知书》并要求每位同学签订《武汉大学寒假安全责任书》(告知书和责任书上传至群),请各班转至班群,每位同学自行打印《武汉大学寒假安全责任书》签字,拍照发给班长。请各班班长在1月21日(周日)下午5点前,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将电子版交至毕委会 XX 同学的邮箱 YY@qq.com。
请各班负责人务必在明天(1月21日)下午五点前将本班的安全责任书打包发到 YY@qq.com,请特别注意是否班上每个同学都交了以及同学们是否亲笔签名!截止日期1月21号下午五点前,不要推迟提交哟!!!
(其中隐去涉事人员姓名和邮箱)
下面我就先针对这两段文字吐槽;然后呢,从 mechanism designer 的角度给你们好好 design 下,该怎么做。
槽点
首先说下,这两则通知的时间:北京时间,西元 2018 年 1 月 20 日,15:04!这是第一个槽点。我一直想不通,为啥会有只提前一天的通知,而且还是每学期的例行通知!不要跟我说:“学校层面的通知 1 月 20 日才发,但他们要求 21 日提交,所以我们也只能这么要求”。那么,你有没有事先预知有这则通知呢?我觉得是有的,每个学期都有这种通知。如果有的话,你是否可以提前询问学校呢,或者建议他们早些给出通知呢?
第二个槽点来自于通知方式。我数次质疑过“通知先发给班级干部 —> 班级干部通过 qq 群发给学生 —> 学生将信息提交给班级干部 —> 班级干部汇总上交”这种方式。
- 首先,好几层的信息传递只会增加信息丢失的可能性;换而言之,最好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直接传递,而不是经过中介——这种通知没有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的考量,如果有这方面的考量,未来另开一篇细谈。
- 其次,qq 的定位是“即时通信软件”,而不是工作平台。无论是作为班级干部,抑或是广大学生,我国法律没有要求他们每时每刻盯着班群,接收五花八门的通知。使用 qq 群固然有一定的便利,但别理所当然地就将其视为工作平台。
- 再次,学生干部也是人,不是你们的“奴隶”!别把“官本位”的思想带到学生中来。
- 最后,气得我都忘了要说啥了……突然想起来了,这种行政强制性的命令天生就会 dismotivate 学生,压根就没法保证学生说真话(是否亲笔签名)。
模型
说完例子,该讲“模型”了。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 mechanism design 问题,简单来看,就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学工部门(全称是“学生工作部门”),另一个是学生。要干啥呢,学工部门希望收集学生的信息,仅此而已。
个体 A 要个体 B 干一件事,那么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incentive——简单说,A 需要给 B 一些“激励”,促使 B 完成 A 的任务。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我为啥要干活?
这里就可以展开我的第三个槽点。如果学工部门直接对话每个学生,要求他们提交信息,那么可以预计到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提交,心中估计还会暗骂“你谁呀,我为啥要提交这玩意呀,神经病!”。原因很简单,没有动机;换作成本收益分析,“提交信息”与“不提交信息”对我来说,收益上没有变化,前者的成本还大一些(毕竟要花时间,而且心情好不到哪去)。说到这,我不禁感慨学工部门作为 designer 的煞费苦心——以“上级指挥下级”的方式给学生干部布置任务,把锅扔给他们,强迫他们去收集信息(大部分的学生干部比较“听话”,或者“习惯了听从上级的指示”,不想想这是不是他们的应尽义务,就开始执行);同时,以各种方式施加压力(最常见的就是奖学金,或者优秀干部等等),迫使他们“低三下四”地求着同学们提交信息。自己完不成的任务,通过一些手段去压迫另一拨人去做,这是不是更大的恶!嗯,看来学工部门对于 network effect 颇有心得。
最简单的激励措施就是“金钱”,专业点叫做“支付转移”。当然,学工部门估计也是清水衙门,不大可能拿钱干这事。哈哈,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命门。“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等永动机早就被证明在现有的框架中是不可能的了。那该怎么办呢?
First best solution
最优解当然是废掉这种玩意啰。《寒假安全告知书》说白了就是学校的免责条款——免除的是“学生在寒假中发生问题”的责任。为啥要免除这种责任呢?因为社会赋予学校过多的职责——学生入学了,学校就被视为是“监护人”,出了问题全是学校的锅。大部分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出了事跟学校有毛线关系!当然,这就是大环境,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改变,所以我称之为最优解——一般很难达到。
Second best solution
给定维稳这个大环境,学校想免责,该怎么做呢?我简单地想了下(当然,现实可能有其他一些我不了解的限制),是否可以将做法换一下:目标是要求学生们确认“寒假发生的问题与学校无关”;那么,是否可以发通知给学生,做一个免责条款确认的系统,学生只要点击确认即可,类似注册电子邮箱之前的“同意相关条款”;同时注明,逾期未提交的默认视为确认。
我个人觉得这是目前大抵可以做到的!
Implementation
第一,这种确认系统不难吧?反正学校在学生群体上已经开发了好几个系统了(本科教学系统、本科论文系统、大学生两创系统;嗯,每套系统之间都是独立的),每个都比这个复杂。如此一来的话,就不用压榨班级干部,让他们去干体力活了。哎,真是不敢想象,这种小事到现在还没有办公自动化,我国的小学教育真是堪忧。自动化之后,可以试想一下学工部门的日常:端杯咖啡,点下鼠标,生成报告,提交,开心。
[更新] 就算不做系统,就算一定要提交确认,那也有更简单的办法:注册一个 Dropbox,然后开启 file request 功能,让大家在某个时间之前自行上载。这也比之前好不少呢。你问我:“Dropbox 用不了,怎么办?”,google 啊;你接着问我:“google 被屏蔽了”,我只能觉得你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
第二,改进通知方式。qq、微信这些都不是工作平台;今天高兴,通过 qq 跟你聊点工作,不意味着我认可它是一个工作平台。现在认可度最高的工作平台还是邮件。学工部分应该花点力气做一个邮件通知系统,使用标签或者组群的方式管理(也许现在有更好的办法,请恕我孤陋寡闻),有啥通知都通过直接发给相关标签人群。
第三,文化养成。大学生入校时,可以算是一张白纸,各种好的文化就该从入校时开始。如果从那时候起,制订一些规范,学生们会自发地(潜意识中被激励) converge 到正确的轨道。比如,告知学生,默认“一周之内的收到邮件视为已读”。试想一下,学工部门的工作是不是会轻松自在很多?
[更新] 有人提到“视为默认”有点行不通;那这么干吧,新生入学的时候,先签一份确认信,确认知道“所有事情邮件通知,一周之内的收到邮件视为已读”,这不就一劳永逸了么。
Lastly,有先进的方式、方法、理念,就该尽早地克服各种限制进行采用,而不是因循守旧。很多事情真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好好说。嗯,我是市场的信徒,只要规则恰当,市场会做出正确的反馈。
Pingback: 「打杂」的这两年 | Xiang Sun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