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今天跟着弘毅学堂,去高考招生咨询会打了把酱油。跟 15 年前的咨询会(鄙人 2004 年参加高考)相比,感慨颇多。

先来个硬广:欢迎填报「弘毅学堂 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目测湖北省位置值 1000 比较有机会,1000 开外的也值得尝试——6 个专业中的前 1–2 个就是供考生 try 的。

咨询会怪象

高考咨询会中的怪象颇多,令人不胜唏嘘。

  1. 咨询会中,考生父母远多于考生。提问者也大多都是考生的父母。满地都是巨婴!考生基本都是(准)成年人了,需要逐渐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逐渐开始独立地做选择;与此同时,考生父母也需要把他们当做成人对待。
  2. 信息不足:咨询会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比较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的,比如高考分数的位置值、某个专业的招生计划等等。最初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甚至把这个文章(提问的智慧)砸在提问者脸上的冲动。
  3. 遇到较多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最蠢的一个问题,「分数可能在边缘上,冲一把的话会不会落档」。高考录取从 Boston 机制(志愿优先)转换到目前平行志愿机制,已逾十余载,但是 Boston 机制的遗毒至今还未彻底消散。
    在此,我不想在平行志愿的具体机制上花费过多言语;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好好阅读这个算法的具体实现机制」(中文材料方面,建议阅读家长,你们选对学校了吗?),然后再读读密西根大学陈岩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还有附属材料)。如果不想读的话,请继续阅读本文,下文中将进行解读。
  4. 遇到较多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第二蠢的问题,「我分数一般,选啥专业呢」。必须得说,基于前两点,这个问题并不让人惊讶——没有自主想法,不知道想要什么,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信息。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样请看下文。
  5. 还有遇到较多的一个问题,「就业率如何」。哈哈,这个问题还有那么点水平。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样可以自己获取。

不得不说,参加高考咨询会的,分数靠前的并不是很多(一般都是等着 C9 上门服务)。这也部分地导致了上述怪象的出现——参加咨询会的考生的综合素质较为一般。

专业选择

填报志愿的前提是筛选一批有兴趣的学校/专业。这部分仅讨论学校/专业选择,下一部分论述填报志愿的策略。

考生如果很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基本不用太过纠结专业的选择;当然,这部分考生可能不足高考总人数的千分之一。

对于大多数不确定具体兴趣,这里首先引用复旦大学兰小欢教授建议

高考报志愿时间到,其实每年的建议都一样: 去大城市,学门手艺。

「有用」分两种,用于物的,用于人的。前者的关键是「你会啥」,后者的关键是「你是谁」。多学用于物的,比如理工科。少学用于人的,比如社会科学和文科,除非家境殷实。

名校的经济金融法律等专业例外,校友圈子和资源摆在那里,至少有口饭吃。

总结来说:

  • 家庭条件不错(包括家庭成员的综合素养、家庭的经济条件等)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概率综合素质也不错,一般都知道自己想要啥,比较清楚自己的兴趣;其中还有大批没有走高考这个渠道),那么请随意选择:
    • 可以选择文史哲,思考基本问题;
    • 可以选择基础学科,推动社会进步;
    • 可以选择艺术类,引领时代风潮;
    • ……
  • 家庭条件一般的考生:
    • 分数特别好的考生,可以选择理工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或者名校的经济金融法律等依赖校友资源的专业,当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
    • 分数较为一般的考生,选择理工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吧,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

在选择专业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参考了解该专业的、靠谱的科普资料/基础教材/论文解读(油管、知乎等都有挺靠谱的材料)——很多专业不是社会上流传的那样的,人们的想象完全就和它本来的样子不一样。

关于学校的选择,一般的建议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城市的发达程度——发达的城市在视野、资源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志愿填报策略

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偏好:

  • 明确自己的排名;同时,基于往年数据,明确自己潜在的上限(是否够得到清北,是否够得到北大元培等等)和下限。这部分确定的是你有机会能去的学校和专业。
  • 明确自己想去学校和专业:基于上限和下限,筛选出一系列学校和专业,并且进行严格地排序。这部分是确定自己的偏好。

在介绍填报志愿的策略之前,先谈谈平行志愿算法。

平行志愿算法的每一个档次都可以视为一个延迟接受算法(deferred acceptance algorithm):在每一个档次中,考生可以填报 N 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 M 个专业;可以视为考生填报了 N*M 个志愿。

  • 第一轮:学校先考虑把它们列为第一志愿的学生,根据优先条件给学生们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学生依次进行「预录取」,直到名额被录满。这种录取被称为「预录取」是因为它并非最终结果,在随后几轮中还可能被调整。在第一轮录取中没有被录上的学生进入下一轮。
  • 第二轮:在第一轮中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名单送往他们第二志愿的学校。这些学校把新收到的申请和它们已经「预录取」的学生放一起重新按照学生的优先权进行排序,而不考虑这些学生把它们列为第几志愿。按照优先权依次录取后,没有被录上的学生进入第三轮。这种情况下,有些进入下一轮的学生可能是在第一轮中被预录取,但在第二轮中被淘汰的,也有的是在前面两轮中都没有被录取的。
  • 这种录取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学生都被录取,或者所有学校的名额都被录满,所有「预录取」的学生在最后一轮中被正式录取,此时的录取才是最终结果。

延迟接受算法的优势与劣势:

  • 有着不错的稳定性。
  • 有着不错的抗策略操纵性:考生们如实填报志愿(按照自己的定位和偏好形成的学校/专业排序填报志愿)是一个占优策略。这一点与考生最为相关。
  • 效率方面较为一般。

终于到了填报志愿的策略了:

  • 如实填报志愿(按照自己的定位和偏好形成的学校/专业排序来填报志愿)。这是平行志愿算法的内核的优秀性质!这一点也保证了几乎不会出现「高分落档」这样的悲剧。
  • 具体来说,
    • 前几个学校/专业,可以选择「心仪且有一定机会」的;
    • 中间的学校/专业,可以选择较为稳健的方案——「较为心仪且比较保险」的;
    • 最后的学校/专业,可以选择保底——「可以接受且非常安全」的;
    • 平行志愿算法保证了不会出现「没有进入前面的学校/专业,会被后面的学校/专业退档」这样的情况。
  • 以湖北省为例,每一个档次可以填报 9 个学校,每个学校又可以填报 6 个专业,
    • 1–2 个学校:心仪的学校(dream school),最好有一定机会;
      • 1–2 个专业:心仪的专业,最好有一定机会;
      • 2–4 个专业:较为心仪的专业,有机会的;
      • 4–6 个专业:可以接受的专业,有机会的;
      • 对学校特别中意,对专业不太在意(或者有信心成功转专业),把「同意调剂」勾选上;
      • 如果仅对于该校某个专业中意,对其它专业无法接受,那么最好只填心仪的专业,其余专业留空,同时不要勾选「同意调剂」。
    • 2–5 个学校:较为心仪的学校,入学的机会较大;
      • 具体跟上面相似。
    • 其余学校:较为接受的学校,入学的机会很有保证;
      • 具体跟上面相似,最后几个专业选择较为容易入学的(比如招生人数较多的、往年招生的位置值较低的)。

明天去华师一,美滋滋。

One thought on “高考志愿填报

  1. 宋文卓

    刚刚修读过老师的博弈论,看到老师的这篇感受,加之曾参与过学校的招生工作,也有一些想法。因延迟接受算法而生的平行志愿的确在录取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另有一个问题即使是在平行志愿的条件下仍未得到解决,即我在填报时仍然无法“真实地”选择我想去的专业,这主要来自于平行志愿只是在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志愿的填报)采纳了延迟接受算法。比如,如果我想要修读经济学专业,武汉大学的经济学可以冲一冲,而中南财经就比较稳。这时如果我第一志愿选择武汉大学,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经济学。在这时,我有两个选择,如果同意调剂,我极有可能被调剂至其他不想去的专业,而如果不同意调剂,就很有可能被退档,进而无缘分数已够的中南财经,也就会重新出现波士顿机制中的问题。这时我为了保险起见,我要么选择放弃冲一冲,将中南财经置于第一志愿;要么同意调剂,将武汉大学经济学置于第一志愿。至于不同意调剂且将武汉大学置于第一志愿的情况,由于其被上述后一种方案严格占优,因此不被考虑。这样如果选择前一种,我自然没有“如实”填报,而如果选择第二种,我的顺序实际为“武汉大学经济学”、“武汉大学其他专业”、“中南财经经济学”,这样本来我“估值”更高的“中南财经经济学”却排在了“估值”更低的“武汉大学其他专业”之后,也就是说,在这样一种志愿填报的方式之下,我依然无法完全地“如实”填报志愿。我自己也作为学生助理在武大的招办工作过,家长们的多少分能不能上什么专业的问题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这一制度,因为他们也可以看到在志愿填报中不可能完全“如实”这一问题,他们想要通过看分数来更精确地知道Nature决定的那个p是多少。其实,不论是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都有点类似于一价拍卖,也就是价最高者以最高价得,因此最后的均衡就是出价一定会比估值少一点,也就是说我报的志愿实际要比我“估值”最高的那个低一点,在志愿填报的这一“博弈”中,由于参与者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均衡出价就等于估值,但不可否认仍存在差异——因为参与者还不是“足够”多。而二价拍卖这一方式却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按自己的估值“如实”出价,那么在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中能否也能找到一个类似于二价拍卖或其他可以让参与者“如实”出价的方式?
    祝好
    宋文卓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